查看原文
其他

国自然课题申请中的盲区-1

季博 临床科研交流 2023-11-24

每年会看上百份的课题,根据指导意见反复修改的课题往往中标率会很高,而给出修改意见后,不见修改后标书的课题,虽然也有中标的,但不中标的情况远高于中标的情况。分析这些中标和没中标的课题,发现个规律。不中标,往往是课题有缺陷,不管这个缺陷是申请人的前期工作基础,还是本项目的课题设计,还是撰写的逻辑,不中标肯定是有缺陷。而这个缺陷往往是申请人忽视了,或者没有重视。当他人提醒,重视起来,作出努力进行优化,往往结果会比较好。

未中标标书中的缺陷,我们把这些缺陷叫作盲区。今天就来分析这些盲区,希望能够对您有用,如果您的课题也有类似情况,希望您重视起来。

 

今天分析的盲区是国自然准备需要多长时间?

除今年疫情原因外,往年一般是第一年的结果在7、8月份公布。大部分单位下一年的国自然启动在10月份,催初稿大概在11和12月份。也就说是,从10月份到下一年的2月底,大概5个月的时间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,本职工作是临床病人的诊疗工作,需要挤出休息时间来进行标书课题的修补工作。那么这些时间够吗?

在季博的经验中,最短时间中标的,是过年的时候才动手写标书。那年,公司赶实验,到年前放假才把实验做完筛选到功能阳性基因,然后申请人拿到数据,在过年的时候写标书。翻了一下电脑,虽然中间一直在沟通细节,但标书完整版是3月8日才给季博看,3月15日给季博摘要。那年,中的是面上。为啥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课题搞定。分析原因,这个兄弟平时就爱跟人讨论课题,很谦虚好学,对于本领域的问题及研究进展搞得很清楚。在动手写之前,脑子里面的素材都有,就等筛选到基因,把基因背景查文献,就补齐了。

最少返回指导意见的。是一份青年基金,一开始以为是个硬仗,因为青年基金虽然相对面上容易拿,但申请人往往没有经验,需要耐心指导,把大部分问题让申请人认识到,并付出努力修改掉,才能提高中标率。指导别人写标书,往往比自己写一份标书更难。那年,是请一个教授帮忙分析前期数据,根据申请人的背景设计了一个课题。评估OK后发给了申请人并进行了讲解。然后就是忐忑的等待第一稿。翻看了一下,课题设计发送申请人是11月8日,12月14日拿到第一稿,而第二稿是有摘要的完整版,在2月24日。季博没给什么大的返回修改意见。拿到第一版时,季博很惊讶,逻辑清晰,用词遣句老练,感觉是个老手写的。追问之下才知道,她老师是院领导,老师申请的大大小小项目都是她写的。难怪,功夫在平时已经积累下来了。她缺的是课题的设计,而标书撰写上经验丰富。

上面是两个顺利的案例,那么不顺利的呢?没中标的就不说了。中标的里面,最长的是第四年才中标。是地区基金,连续申请四年。

 

那么,如果我的课题想中标,需要多长时间准备呢?

这个问题,不同人,答案是不一样的。唯一适用于大部分人的答案是,最终拿出来的项目,是否符合国自然课题的要求。

从三个方面探讨国自然课题的要求,1、前期工作基础。2、本项目的设计。3、撰写。

 

今天先讨论前期工作基础。

返回意见中,“申请人前期工作基础薄弱”,这个评价意见就是在这个点上。这句话什么意思?怎么弥补。

1、预实验

有些申请人认为,这个意思是预实验少了,不能支撑课题的科学假说。然后从9月份开始补实验,然后,然后第二年继续没中。

预实验确实很重要,课题的科学假说不能凭空提出,也不能仅仅是分析文献得出,而需要有预实验数据的支撑。

预实验数据需要有,是必须条件,但不是前期工作基础强的充分条件。因为有不少一审专家说,“预实验数据,仅仅是预实验数据,不知道是只做了一遍偶然的结果,还是重复了多遍,后面还能不能重复出来。”

前期工作基础强弱的评判,以发表的文章为评价依据。

 

2、SCI文章

大家都知道申请国自然需要有SCI文章,且需要有好的SCI文章。那么有好的SCI文章,就一定能够中标吗?季博每年都会遇到几个有5分以上文章,甚至10分以上文章,有一年还遇到一个发过CNS文章,申请国自然不中标的(情况特殊,是标书撰写问题)。

SCI文章,不单单是看文章分值(或分区),还需要看文章的内容。

 

a、文章类型

这个点,说个事情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。不少单位,meta分析的文章是不能拿来毕业的,那怕是10分以上。国自然指南上明确是“优先资助临床基础研究”。也就是说,拿来作为国自然课题申请前期工作基础的文章,需要是临床基础研究的文章。

很多国自然专家做讲座,都说国自然课题需要是临床基础研究方向。其实,作为前期工作基础的文章也需要是临床基础研究方向。不然,评审专家会认为申请人在临床基础研究方向上薄弱。

 

b、文章方向和申请课题方向的一致性

有些申请人发表SCI有不少,但方向比较散。而国自然课题评审中,是需要看申请课题方向上,前期发表的文章是怎样的。

国自然指南上写着“优先支持连续深入研究的申请”。

所以,指导课题时,往往是先看申请人发表文章的背景。一个课题设计再好,撰写再好,但申请的方向上申请人没有符合要求的文章,那么评审专家会质疑申请人在完成这个项目上的能力。因为,现在请个专家指导课题是很常见的,评审专家也知道。按照国自然“优中选优”的原则,肯定是申请方向上有符合要求文章的申请项目优先资助。

 

今年只讨论到这部分,大家按照这个原则看一下自己的项目。如果是前期工作基础薄弱,那么现在要努力的是发表符合申请方向的临床基础研究SCI文章。或者,根据前期发表的临床基础研究文章,重新设计课题。

为什么不少单位讲,准备一个国自然项目需要两年时间,因为如果前期工作基础薄弱,是需要花时间开展实验工作发表符合要求的SCI文章。有申请人说,“我就是因为没有经费才需要申请国自然”。如果您困扰在这个地方,看一下前面的“如何做好国自然的规划”。

如果是准备SCI文章,那么至少需要两年时间。得抓紧。

如果前期文章中有临床基础研究的文章,但申请方向上没有。那么建议按照发表的临床基础研究文章进行设计课题,以符合国自然要求的连续深入研究。如果是这个点,单课题设计,大概一个月时间。会比前面的情况好些。但,也得抓紧。因为设计出来的课题是否符合国自然要求,也是个问题。我们下次聊这个点。

PS:评价文章的高低,不仅仅是SCI分值一个指标,还有分区为指标。有些专业方向,没有高分的,这种情况下,以杂志分区为评判标准。可能还有其他评判标准,如果您知道,欢迎留言,谢谢。

 

如果您觉得有用,麻烦点击“在看"分享给需要的人。

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